绥芬河旅行社—俄罗斯开始紧急撤侨,普京政府明确告诉伊朗:不要指望俄方出兵
发布日期:2025-06-22 08:50:06
俄罗斯紧急启动了撤侨行动,普京政府此时明确告诉伊朗:绝对不要指望俄罗斯会出兵干预。随着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突然袭击,革命卫队的高层遭到“斩首”,伊朗紧急发射数百枚导弹进行报复——中东地区的战火再度燃起,而此时俄罗斯的立场显得尤为微妙,令人深思。
在伊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迅速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表达强烈谴责,认为其“违反国际法”,是对主权国家的无理侵犯。然而,尽管俄罗斯的外交部发表了强硬言辞,普京并未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而是选择了通过外交手段进行干预。普京亲自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进行电话沟通,承诺俄罗斯将担任调解人,并强调“防止局势恶化”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次日,普京还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进行了通话,讨论中东局势,特朗普明确表示愿意接受普京充当伊以冲突的调解者。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外交部迅速组织了在伊朗和俄罗斯之间的侨民撤离行动,并明确表态拒绝出兵支援伊朗。俄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拉列夫甚至毫不犹豫地表示:“不应期待俄罗斯出兵支援伊朗,尽管我们与伊朗有战略伙伴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罗斯会提供军事援助……相比于士兵,伊朗更需要俄罗斯提供最新的防空系统。”
此时,尽管局势紧张,俄罗斯高层似乎的第一反应仍是向伊朗推销防空武器——其中,S-400系统似乎成了优先考虑的商品。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俄罗斯竟然在如此紧迫的形势下,首先想到的是从中获取利益。
回到话题,普京虽然承诺作为调解人出面,但他显然意识到,这个棘手的局面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否则特朗普也不会如此迅速地将“调解人”这个有点麻烦的角色交给普京,毕竟这块“烫手山芋”并不轻松。或许在与伊朗和以色列领导人的对话中,普京已经听出了其中的复杂性,所以在局势进一步恶化前,他不得不迅速采取撤侨行动,确保俄罗斯公民的安全。一旦撤离完成,普京便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采取进一步的外交行动。
事实上,普京政府对中东局势的态度非常微妙且复杂。一方面,随着局势的不断升级,国际能源市场已经陷入恐慌,国际油价在短时间内飙升了近15%,比起今年五月初的油价,甚至上涨超过30%。对于一个高度依赖能源出口收入的国家来说,俄罗斯显然是最希望看到这种局面——甚至有些俄罗斯人依然怀念2022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的时期,那时被戏称为“越打越有钱”的局面,也恰恰源于此。
另一方面,中东局势的加剧意味着西方国家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以色列这一战线,从而分散外界对俄乌战场的关注,减轻俄罗斯军队所面临的压力。实际上,2023年10月加沙冲突爆发后,局势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变化,包括油价的上涨和对乌克兰军队援助的分散,甚至有西方媒体认为,俄罗斯在这一波冲突中悄然成为最大赢家。
然而,旁观不干预、放任局势恶化也同样有很大的风险。普京显然不敢将伊朗的胜利视为确定,更不能让伊朗政权发生剧变。毕竟,俄罗斯对伊朗始终保持警觉,早在阿萨德时期,俄罗斯就曾防止伊朗在叙利亚的势力扩张,而在波斯湾三岛问题上,俄罗斯则站在阿联酋一方,而非支持伊朗。因此,尽管两国维持着战略伙伴关系,但俄罗斯并未真正考虑过让伊朗彻底“变天”。
如果伊朗发生政权更替,出现一个亲西方的政府,那将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尤其是中亚和南高加索地区,莫斯科无法容忍一个亲美政府的出现,这无疑将动摇俄罗斯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地缘政治格局。
同时,普京也看到了通过这次事件回应特朗普的期望,展现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影响力。特朗普早在今年2月与普京的通话中,就提出希望普京能够在伊朗核问题上扮演调解者的角色,并多次强调此事。特朗普希望借此来证明,俄罗斯的独特作用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面对国内共和党内对自己在俄乌问题上软弱立场的质疑时,成功调解伊核问题将成为他的一张王牌。
综合来看,俄罗斯政府的立场是在这场复杂的冲突中力求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避免冲突全面升级,保持事态在“可控范围”内。如果能够平稳地进行调解,自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但若调解失败,普京也不会强求,俄罗斯绝不会为了伊朗而与美国和以色列产生冲突。正如俄副外长鲁坚科在今年4月所说:“如果美伊爆发冲突,将给地区局势带来灾难性后果,俄罗斯将尽最大努力防止这一局面发生,但俄罗斯绝不会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俄罗斯虽未与美国恢复完全正常的外交关系,但与以色列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普京与内塔尼亚胡不仅有相似的保守政治理念,二人之间也存在着良好的私人友谊。相较之下,普京今年1月在克里姆林宫接待佩泽希齐扬时,特意让后者等了一个小时,显然俄罗斯在中东的政治博弈仍然颇为复杂。
去年爆发的巴以冲突,俄罗斯巧妙地从中获取了利益,却未深度卷入。而这次伊以冲突的性质要严重得多,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普京的“俄式平衡术”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考验之中。